川楝子,中藥名。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Sieb.et Zucc.的干燥成熟果實。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收,除去雜質,干燥。
藥材性狀:本品呈類球形,直徑2~3.2cm。表面金黃色至棕黃色,微有光澤,少數凹陷或皺縮,具深棕色小點。頂端有花柱殘痕,基部凹陷,有果梗痕。外果皮革質,與果肉間常成空隙,果肉松軟,淡黃色,遇水潤濕顯黏性。果核球形或卵圓形,質堅硬,兩端平截,有6~8條縱棱,內分6~8室,每室含黑棕色長圓形的種子1粒。氣特異,味酸、苦。
產地:主要產于中國的南方各地,以四川的產者最為上乘。
入藥部位: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實。
炮制方法:
1、川楝子:除去雜質。用時搗碎。
2、炒川楝子:取凈川楝子,切厚片或碾碎,置鍋內,用文火加熱,炒至表面焦黃色時,取出,放涼。
性味:苦,寒。
歸經:歸肝、小腸、膀胱經。
功效:疏肝泄熱,行氣止痛,殺蟲。
主治:用于肝郁化火,胸脅、脘腹脹痛,疝氣疼痛,蟲積腹痛。
文章來源:百度百科
聲明:本文系網轉載內容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!